环保之家讯:hbzhan内容导读:央农村工作会议近日举行。会议强调,农产品安全要把住生产环境关,治地治水,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进行集中修复。《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近期也经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讨论,即将送审。
土壤修复市场潜力大
政策频频利好,土壤修复业迎来巨大成长空间,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近期表示,土壤修复市场若全面展开,会非常大,远远超过大气和水。
土壤修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据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介绍,根据环保部、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即将完成的全国第四次环保产业调查结果来看,在我国环境服务业中,涉及土壤治理的生态修复企业仅仅占3.7%,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这就是一个出发点。”正如庄国泰所言,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正在起点上迈开脚步。
近期,经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讨论,即将送审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具体而言,《行动计划》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包括耕地和饮用水源地的土壤保护,土壤污染源的源头控制,被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加强修复试点示范以及监测体系建立等。
在环境服务日益倚重市场供给,国家明确表示将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由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带动的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修复市场拥有光明前景。如果算上将占据修复花费“大头”的地下水调查修复,产业总规模非常大,足可让行业人士“定心”。
我国土壤修复业经历5年多的发展,完成了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在资本市场确立了相应的“土壤修复板块”,平稳的发展速度与国家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环保日益高涨的需求密不可分。可以说,土壤修复业上一轮发展依靠的是国家不断推进的“退二进三”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蓝图已经绘就,土壤地下水修复业可借此机遇,在未来5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里以《行动计划》为抓手,实现第二次腾飞。
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加速布局
即将过去的2013年,修复产业的市场需求并未因政策出台而大量增加,即使在众多的论坛会议上,也没有传递出更多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创新,乍看仿佛产业后劲乏力。
修复意愿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资金来源有限、责任难以确定、没有准入机制、管理程序不清晰……这些被业界反复提出的阻碍行业发展的问题都指向行业管理体系的缺失,但是要建起体系实非一日之功。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已经启动土壤地下水污染责任机制研究,将为最终建立我国的“超级基金”制度奠定基础。近期,环境保护部成立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其下新设场地部门,加大了对污染场地管理的技术支持力度。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工作安排》提出的规划目标为,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国家对土壤地下水污染环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并对业界和社会的呼声做出了回应,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工作布局和节奏明显加快。
攻坚守企业增多,第一次洗牌开始
2013年修复市场虽然略显平淡甚至冷清,但对整个修复产业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在这种氛围下,修复市场经历着第一次洗牌。
一位土壤修复龙头企业的高层表示,“我们每天都会接待来自各地的官员,但能落地的项目却寥寥无几,主要是没有一种商业模式能赚钱,而且地方政府对于土地修复的资金,要么算不清账,要么没有资金,很多地方政府没有修复的动力,有的,也只有进行土地置换的冲动。”
根据中国环境修复网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上旬,我国修复从业单位总数达到311家,当年新增99家。其中一些单位在进入修复行业之初多少有些盲目,但是随着不断地深入,越来越了解土壤地下水调查修复工作的复杂性和技术含量,充分分析国家未来在加大投入、行业管理和产业支持方面的政策,对自己是否适合从事修复工作,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加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是去是留?如何修炼内功?每个从业单位都在思考和抉择。
选择坚守的从业单位信心十足又不失冷静,一边关注行业动态,一边通过各种方式扩充实力,提升从业能力和水平。
2013年,共有20余次与土壤地下水修复行业相关的会议、培训,每次活动都吸引了大批参会者。由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设计组织的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技术系列培训至今已举办4期,每一期的学员构成都有较大不同,新单位数量逐步增多,参训单位地区分布越发广泛,不再仅集中于北京和江苏等少数几地;从开始的传统环保、工程、科研、检测等单位,增加了后来的政府管理、工业企业、水文地质勘察、能源、地产单位,甚至还有来自生物技术、医药、城市景观等行业的单位。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土壤修复产业化目前已逐步启动,其催化剂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土壤环保行动计划》;另一方面,地方版的土壤修复实施方案则将成为近期引发市场行情的更现实催化剂。尽管目前仍以试点项目为依托,但其单体投资规模动辄上亿元,而且参与项目建设的主体均为极少数优势公司。按照此前的市场预测,到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市场规模可突破上千亿元。而这一市场大蛋糕也必将被当前参与试点项目建设的优势公司优先分得。
政策细化,企业受益
“十二五”规划期间,指导全国土壤环境保护的文件是国务院发布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工作安排》相似度较大,但《行动计划》时间跨度更“长”,内容更“实”,措施更“新”。
业内人士认为,在《行动计划》刺激下,相关公司将明显受益。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土壤修复工作依旧面临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资金问题,地方政府作为最主要出资方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修复动力不足,项目开展十分困难,这将会影响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政策的出台有望对于个股形成带动,可短时间关注,但是中长期来看,需要关注政策的进一步细化过程对于行业的影响。
潜在污染场地的排查将是场地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行动计划》将加快现有国家和部分省区市的排查工作,其直接结果就是污染场地调查数量逐步增加,在修复产业链这个节点上的调查工具、设备、咨询、分析检测等相关企业将从中受益。
天瑞仪器其中一员,目前公司处于快速扩张期,下游市场扩展顺利,而国内外需求的提升,有望刺激公司业绩出现大幅提升。公司的检测仪器可以检测包括矿渣、岩石、沉积物、土壤、底泥,水体等,对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铅、汞、镉、铬、砷等多种重金属,实现了更稳定、更精准、更迅速的检测。而随着国内土壤修复领域不断推进,公司在检测技术上的优势也有望从中受益。
相比污染场地调查,耕地污染虽然调查范围大,但是从调查的平面密度和垂直深度看,修复从业单位能分享的这块蛋糕较小。
《行动计划》重点提及要通过开展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试点示范来建立修复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由于国内成功修复项目样本较少,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制订相关技术指南的条件还不具备,加快试点示范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少数综合实力较强、实践较多的修复企业将从中受益。同时,区域性修复企业将继续同全国性修复企业在一些地方污染场地调查修复项目中直接竞争。
《行动计划》中的耕地修复将从区域性问题入手,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和药剂有望从中受益。这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的土壤修复内容一致:重点研发污染土壤原位稳定剂、异位固定剂,受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安全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但从已经完成和正在开展的试点示范项目情况看,植物修复必须解决修复目标和植物经济产出的问题,而农田修复药剂的成本也还需要大幅降低。因此,从目前情况分析,修复企业从耕地污染修复中的受益有限。
然而永清环保作为进入较早的企业之一,凭借较好的政府合作关系,且地处重金属污染较重的湘江流域,乘“近水楼台”之优势,与省内多市政府开展合作,储备项目丰富,预计13年订单量、收入确认量均有望翻番。长期来看,公司将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技术实力、较丰富的政府合作经验,在土壤修复行业占领一席之地,土壤修复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支撑。
土壤修复产业已经迈过跑马圈地的初级成长阶段,未来将紧抓机遇顺势而为,培育核心竞争力,把自身打造成推动并服务于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新兴产业,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做出应有的贡献。环保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环保,环保用品,净化,空气净化,环保净化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环保净化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环保净化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环保之家:http://huanbao.jc68.com/